二百四十章 身死为国殇!(1/2)

作品:《丝路龙船

八月初五,元军大队涌入韶关之后,御林卫指挥使石义坚、都虞候宋国才,率不足三千步卒,据城死战。

迫于韶关城内街巷地形所限,元军上万户乌马尔将麾下数万步卒三千人一队分为十队,以旗鼓为号,轮番冲杀,一千弓箭手也纷纷攀上两侧民宅屋顶,伺机袭杀御林卫军将。

在兵力单薄,得不到片刻喘息之机,时刻还要提防、承受元军弓箭手偷袭的情况下,精力、体力更加充沛的元军曾有无数次眼看就要冲入御林卫步卒阵列,可每一次都被石义坚、宋国才身先士卒,反复冲杀,硬是将元军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迎头击退。

韶关北门至南门,其间距不过七百余步,可自午时(11-13)三刻入城元军发起强攻,直到酉时(17-19)初,近三个时辰过去之后,韶关南门的城门洞下,仍然艰难的屹立着七八个不肯放下手中兵刃的大宋军将。

浑身上下伤痕累累,衣甲早已被鲜血浸透,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插着数枝元军弓箭手袭来的利箭。号呼奋战不曾有片刻喘息之机的石义坚、宋国才和身边最后几名御林卫勇士们,如果不是背靠着城墙,只怕连维持身形站立都做不到了。

七百余步的韶关城内长街上,双方军卒伏尸遍地,散落在地的兵器和涂满整条街面的粘稠鲜血,让人无处落脚。当元军上万户乌马尔沿着韶关城内长街走到石义坚面前时,脚下那双青灰色的军靴,不知不觉间已经变成了紫黑色。

看着面前倚墙而立,身形都已经站不稳,却犹自横刃身前的石义坚等人,素来以勇武著称的大元上万户乌马尔也不由的心生敬意。

出于蒙古人崇尚勇武、敬重勇士的传统,乌马尔站直身躯,右手握拳抚胸,肃容向石义坚躬身行礼致敬,然后才慨然长叹一声,挥手下达了令弓箭手放箭的命令。

英雄豪杰的最好归宿,就是倒在自己浴血奋战的沙场上!

御林卫指挥使石义坚、都虞候宋国才战死,韶关陷落;左路元军都元帅,镇南王脱欢率十几万大军出现在河源城下,与阿里海牙合兵一处,共计二十五万大军对河源城展开了更加猛烈的攻势。

消息传遍岭南之后,大宋朝野震惊,人心惶惶!

岭南的普通百姓们惊慌失措,尤其是广南东路诸府县的百姓,惊惧元军南下,拖家带口涌向梧州、湛江等远离前线战火的地方。

消息传入正与元军激战的大宋诸军,普通兵卒们也难免心生忧惧,军中士气消沉。只是对于绝大多数中上层将领们来说,他们的心思和感受却与麾下兵卒们截然不同。

任何一个稍知军法,粗通军务的将领都很清楚,对于一位手握重权统领一军的指挥使而言,除非是于野战之中陷入敌军重围,否则一军主将根本不可能轻易战死沙场。

而从御林卫指挥使石义坚率亲卫营亲身断后的举动和最后的结果来看,这显然并非是御林卫在战场上的失误,而是石义坚自己主动作出的选择。

在大多数普通人眼中,军中武将们不通礼数、粗鲁、蛮横而且冷酷无情。

可事实上,除了勇力过人之外,大多数军中将领们的心思都极为冷静、缜密,因为战场上,他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次决策,都会关系着自己和身边无数袍泽的生死;

他们的感情也是细腻、炽烈而又深沉内敛的,因为只有这些经历过残酷沙场,见识过无数生离死别的男儿们,才会真正明白生命的沉重和意义!

也正因为如此,在获悉韶关战况的详细战报之后,军中将领们不需要朝廷旨意,也不需要任何的解释,就已经清晰的感受到了御林卫指挥使石义坚的真正用意。

石义坚这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诫所有的军中同僚,大宋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也是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来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丝路龙船 最新章节二百四十章 身死为国殇!,网址:https://www.xbqg66.com/130_13070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