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抄家皇帝(2/3)
作品:《中华世纪谈》有可能。不过康熙死时很清醒,召见这个召见那个,不可能不对别人讲他要传位给谁。篡位之说肯定是子虚乌有。
但是胤禛得到皇位确有弄虚作假的地方。他的脾气很坏。康熙很不待见他。皇位原本跟他无缘。但胤禛为了争夺皇位去找高人指点,一方面时刻留意夹住尾巴,一方面以不争而争的策略去争皇位。康熙见到的那种超然姿态是他刻意表现出来的。实际上他表面冷漠,内心似火。比起窜上跳下拉帮结派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其他兄弟,他这一动不如一静的策略取得了成功。
1722年,胤禛即位,年号雍正。
他上台之后把夹着的尾巴露了出来。早先他性急气躁爱发脾气使性子,康熙说过他。他特意做了一块匾挂在家里,上书:“恩谕戒急用忍”把老爸的话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发脾气。而如今“恩谕”死了,他做了皇帝了,“戒急用忍”的牌子就扔到一边了。
相对康熙来说,雍正刻薄寡恩、严厉苛刻。在这样的老板手底下工作,怨恨的人一定很多。说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正,说雍正发明血滴子杀人,说武林高手吕四娘潜入宫内取了雍正的首级,诸如此类的传说都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雍正一上台就去盘点国库,想看看老爸给他留下多少积蓄,结果发现只有可怜巴巴几百万两散碎银子。他觉得不可思议,钱哪去了?要是康熙前期也就罢了,年年打仗,花钱如流水。康熙后期国泰民安,每年几千万两白银进账,怎么可能就剩下这几个大眼珠子?雍正下令成立工作组查账,看看这钱究竟花哪去了。
工作组查完帐告诉雍正:钱花的并不多,问题是进的也不多。几千万两银子只是应收而不是实收。各地各环节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拖欠应该上缴国库的钱。
账实不符,这在当时叫亏空。这里头可能有客观原因,比如某个地方遭灾了,应收的税赋收不上来,但大多是地方官贪污挪用。
雍正决定从核查亏空入手整顿吏治。连老子的钱都敢贪,反了你们了。在地方不定怎么鱼肉百姓呢?康熙老爹好说话,我可不是好脾气的人。
雍正让工作组下到地方查账。但凡出现亏空的,落实到个人限期补齐。补不齐的,按情节严重程度予以惩戒。收不上税赋的按工作不力处罚;挪用公款的按违法财经纪律处罚;贪污的交监察部门双规;贪污挪用而又不能在限期内补齐亏空的,革职拿问,抄家追赃,没收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一时间从中央到地方一片鸡飞狗跳。官员们惶惶不可终日。
曹雪芹他们家就被抄了从此败掉。
曹家从康熙年间就出现亏空。但因为曹家跟康熙的私人关系,康熙睁只眼闭只眼。曹家辩解说我们家落下亏空,都是为了接待您老人家六下江南。单说修行宫,我们就捐了几万两白银。给太子送见面礼,送了几万两。给随行阿哥、官员送红包,又花了成千上万。
有几次康熙下江南路过扬州的时候在曹家小住。《红楼梦》描述为了迎接贵妃姐姐回家省亲曹家修了大观园,原型就是曹家接待康熙的过程。不过打着公务接待的旗号给自己家修园子,这在哪个朝代都不符财政纪律。
曹雪芹爷爷死后,康熙也死了,雍正和曹家关系就不那么亲近了。再说雍正是不讲情面的人,公事公办。雍正严逼曹家立即补齐亏空。但是窟窿太大了,曹家实在堵不住。雍正二话不说把曹雪芹的父亲革职拿问,然后没收了曹家全部财产,只把曹家在北京的一所老宅留下。这也算是雍正念在曹雪芹的老奶奶曾哺育过老爸康熙的份上法外开恩。
曹雪芹从一个官二代富家哥一下子变成一个“无产阶级”。因为被剥夺了政治权利,曹雪芹不用再操心科举,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供支配。举世名著《红楼梦》因此诞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世纪谈 最新章节407,抄家皇帝,网址:https://www.xbqg66.com/249_249047/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