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但有犹豫,万劫不复(2/3)
作品:《大宋第一武夫》 苗继宣点着头:“那是那是,不得不防,谋划在前,总是好的。”
“对,我就是如此想的,调兵遣将而来,一番动作,辽人若是见我军之部署,能偃旗息鼓最好不过了,如此,不战而屈人之兵,倒是皆大欢喜了!但也不得不提前谋划一二。”狄咏不是好人。
苗继宣此时才低头再看地图,开口说道:“若真要取大同,一要牵制辽人燕京之人马,所以河北诸军,当要有动作,双线而战,燕京就在河北诸军当面,当先防河北,也就来不得大同了。其次,辽人西南路招讨司(内蒙呼和浩特),来的必然都是骑兵为主,当也骑兵与之对峙,保攻城之事无扰。最后,攻城之事,宜快不宜慢,以下官之念,十日为定,十日之内,能取则取,不能取则立马撤军。最多,不能超过十五日,否则就不止这些援军了,必然四面八方皆有大军而来!”
真有见地!
狄咏头不断的点!
狄咏又示意苗继宣继续说……
苗继宣刚才躬身看图,此时坐直了一些,说道:“反过来说一下辽国,辽国虽然所披甲百万,虽然数字不假,但也并非真能用兵百万,西北招讨司负责弹压草原诸部,大军非到无奈之时,不会南下……”
“嗯,西北招讨司如今空虚,都被萧特末带着往西域去了……”狄咏补充一语。
“对,所以西北招讨司之军,几月之内,不可能来援,就算来援,也只会派偏师而来。上京道、乃至黄龙府那边,其实辽人一直都有乱事,大军不可能往南方来,也是一样,就算援军,也当是偏师……”苗继宣继续分析。
“是这个道理,那边女真野人作乱,反叛之时从未停歇,虽然都是小乱,但辽人防线也长,若是抽调一空,必起大祸……”狄咏答着,其实苗继宣说的,与狄咏考虑的,不谋而合。
一个大国,辽与大宋,其实是一回事,一个国家不管有多少人马,都是不可能全数投到一个战场去的。不仅因为局势,更因为地理阻隔,还因为后勤限制。
辽国的大局,其实比宋还要复杂,草原各部叛乱是经常的,东北这边,女真之类,那更是如游寇一般,虽是小患,但一处不防就会损失惨重,其内部还有诸多民族的纷争问题。
乃至还要威慑高丽,揍高丽,辽国也是拿手的,但你一旦把拳头收回来了,人家必然就要皮了。高丽为什么会皮?因为人家心向正统,人家打心眼里想跟宋混,实在是辽国大棒子厉害,没办法。
苗继宣继续说:“所以,辽人短时间内可调拨之援军,最大限度,二十万之数也!若是两线,此地,十万之敌!辽国虎狼,不可小视。”
狄咏却道:“虎狼也不比以往了……养尊处优久了,爪牙也就不似以往锋利了……”
苗继宣想了想:“小狄相公此言,也有道理……但依旧不可小觑。”
但苗继宣依旧有一个结论:“攻城之事可试,但不可为倚仗,决断必不能拖沓,十日之内,能克则克,不克则走!但有犹豫,万劫不复!”
是这个道理了,这个道理足够了。
狄咏深吸一口气,把眼前的舆图拢了拢,说道:“这些图啊,我都看了无数遍了,闭着眼睛都忘不了了……”
“这些图,制得是真好,也是先太宗皇帝陛下壮志不酬啊……”苗继宣如此接了一语,大宋之所以有这么详细的地图,是因为宋太宗赵光义六七十年前两次攻辽的壮志,准备得还是很充分的,只奈何结局很拉胯。
狄咏看向苗继宣:“若是此番有机会,苗枢密可愿再试一试?”
苗继宣张着眼睛,看着狄咏,答道:“兴许辽人不会来了吧……”
这是侥幸心理,苗继宣的心理,还是想最好辽人不要来。
狄咏点点头:“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第一武夫 最新章节第692章 但有犹豫,万劫不复,网址:https://www.xbqg66.com/367_367705/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