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大势所趋(大结局)(3/6)
作品:《大汉箭神》中梁啸下怀;不赏,同样正中梁啸下怀。
这时,窦婴求见。
天子犹豫了好一会儿。自从上次窦婴说要去西域游历,天子就没见过他,窦婴也没来求见过,这次来得有些突然,恐怕没什么好事。可是仔细斟酌了一番之后,天子还是让人传窦婴入殿。
窦婴捧着一卷帛书,匆匆而来。天子一看,心里就咯噔一下。自从淮南新纸传入长安之后,纸就代替了价格昂贵的帛书,还用帛来书写的人,肯定不是最近经常在报纸上写文章的人。
果不其然,窦婴一开口就说道:“陛下,东方朔派人送来了一篇文章。”
天子心里一紧。“什么文章?”
“文章很长,不过归根到底只有几句话:一是圣人因时而治,不可泥古不化,二是圣人治国以用人为先,得人则兴,失人则亡。这两句都是铺垫,真正的重在最后一句:徙藩。”
“徙藩?”天子迅速接过帛书,一边快速浏览,一边说道:“这不是梁啸以前提过的方略吗?”
“没错,东方朔这个建议可以说是梁啸的徙藩之策的细化。他说,周治天下,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总计两千五百里。如今大汉东西两万里,自然不用沿用周制,需得有所改正。”
“如何改正?”
“千里不封侯,万里不封王。”
天子愣了一下,突然抬起头,冷笑一声:“千里不封侯,万里不封王?他这是要求朝廷封梁啸为王吗?”
窦婴从容的摇摇头。“陛下,东方朔的文章里并没有提到梁啸一字。不过,葱岭以西,称王者不下数十,多一个王,少一个王,也是很正常的事。朝廷就算想管,恐怕也鞭长莫及。可是,若能推行此例,将大汉境内的诸王徙至万里之外,倒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陛下,你以为呢?”
天子盯着窦婴,窦婴却极为平静,仿佛在说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
天子久久没有说话。他被窦婴说动了。如果推行此策,将诸王皆徙至万里之外,诸侯也徙出千里,对朝廷的确利大于弊。万里之外都是蛮荒之地,究竟有多少王,大汉根本不清楚,也没精力去管,让刘姓子孙去开疆拓土,总比骨肉相残好。
有梁啸这个异姓王先例在前,如果同姓诸王还不清外徙,那就不能怪朝廷不讲情面了。
至于梁啸,这大概算是他的条件吧,封了王,从此他不能入葱岭以东,否则就是违誓。如此一来,梁啸对大汉的威胁降到最低,而朝廷也能对天下人有个交待。你看,我都封他为王了,还对不起他的军功吗?如果还有人说朝廷薄待功臣,那可就说不过去了。
如果这是梁啸的决定,那至少说明梁啸虽然狂妄,却没有与朝廷为敌的意思。朝廷要担心的不是梁啸,反倒是那些刘姓诸王。要他们从封地上离开,迁徙到万里之外的蛮荒之地,他们能愿意吗?
天子心里莫名的松了一口气。
“窦公,你觉得此计可行吗?诸王会不会同意?”
“恐怕有很多人不会同意,不过朝廷可以分而化之。愿意徙藩的,朝廷恩宠之,派大将助其开疆拓土,驱逐蛮夷。不愿意徙藩的,朝廷或削地,或推恩,总之要让他不自在,用不了十年,想来万里之内就没几个王了。”
“那……梁啸怎么办?异姓王,可是有违高皇帝的白马之约的。”
窦婴笑了。“陛下,以梁啸的能力,陛下封不封他为王,他都可以称王。区别只在于,若是陛下封他为王,那他就是大汉的属国,在道义上不可与大汉为敌。哪怕他在西域再威风,在陛下面前,他也是臣。若是他自立为王,那……”
窦婴没有再说下去,但是天子已经明白了。梁啸在葱岭以西,他想称王,朝廷根本拦不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汉箭神 最新章节第653章 大势所趋(大结局),网址:https://www.xbqg66.com/40_40486/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