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老朱交待后事!(2/4)
作品:《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位重新迁回文庙,同时恢复《孟子》一书的出版,但仍然对其中的很多内容进行了删减。
后来大明朝廷钦定发行的《孟子》,内容便少了许多。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
因为《孟子》一书作为儒家经典,几乎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必备之书。
流传太广,知晓的人太多。
朝中新出版的《孟子》改了哪些内容,天下读书人都一清二楚,反而争相传播。
可以说,这场闹剧,最终以老朱的退让和败却而告终。
也揭开了明代文人抬出“圣人”压制“君权”的序幕。
杨荣是读书人,进入东宫后,掌文秘工作,也经常出入藏书阁,翻阅昔年的文档资料。
对当年这件事,一清二楚。
这是让陛下脸上无光的事,他自己又是读书人的身份,以圣人门徒而自居,实在不便说什么。
他不说话,老朱却不愿意放过。
“你认为,咱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老朱淡淡问道。
目光却是落在杨荣脸上。
这一回,杨荣避无可避了。
“陛下是想以此来测试朝中官员的反应。”他言简意赅。
后人多认为老朱是不喜欢孟子的思想,什么“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什么“不嗜杀才能夺天下”,什么“仁者无敌”……等等。
因为不喜欢,就下令将其禁了。
这很符合普通老百姓对喜怒无常的帝王的幻想。
皇帝高高在上,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这么任性。
不喜欢孟子的学说,便将其一禁了之。
但身为朝中大臣,有首辅之才的杨荣当然不会这么幼稚的看问题。
禁《孟子》一书,迁孟子牌位,绝非小事。
似老朱这样的帝王,又怎么可能在这样的大事上,任性行事呢。
“喜怒无常”,“任性行事”,只是对外打造出来的“人设”。
实际上,这件事的背后,皇帝陛下必然有自己的考量。
在禁孟子之前,老朱也曾考虑过动孔府。
首先是下令日后孔子的后人,都不必来朝中做官,而只要安享“衍圣公”的尊称就行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孔家后人可有不少入朝为官的。
其次,便是下令春秋祭孔,只需要在孔子的家乡曲阜举行就好,天下其他地方都不用举动。
前一条还好,孔子后人入朝为官,也让很多读书人感到难以与其相处。
可第二条,规定天下各地不能祭孔,却是引发了极大的风暴,书生抗议,官员劝谏,老朱最后只能收回成命。
在此之后,才发生了禁孟子之事。
老朱不是正统的儒家读书人。
他是在庙里当和尚时才认得字的。
没有像这个时代的其他读书人那般,刚一入门便饱读儒家经典,打上了很深的思想钢印。
老朱首先读的是佛经,其次是乱七八糟的读书。
后来才慢慢了解儒家典籍。
因为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故而,老朱对很多儒家的言论,都是不以为然的。
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老朱觉得这是鬼扯呢。
咱不懂《论语》,不一样的夺天下了?
汉高祖刘邦打天下,靠《论语》了吗?
唐太宗,宋太祖又有哪个是靠《论语》夺天下,治天下的?
不过,不喜欢归不喜欢,若不是老朱看出了读书人有意借圣人之名,来限制君王的权力的想法,他才不会去管,给自己找麻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最新章节第295章 老朱交待后事!,网址:https://www.xbqg66.com/410_410778/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