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最后的出征(2/3)

作品:《诸葛英豪传

拱手作别。

郤正好气又好笑,向里面嚷声道:“诸葛瞻,你欺君灭祖,大逆不道!当年先帝三顾茅庐请出国相。国相不惧临危受命,用一生心血报答这份恩情,才有蜀国几十年的物阜民丰。现在陛下三道圣旨已下,你频频推脱,是要陛下也来三顾于你吗?朝廷上下会如何说你?又怎样评说三顾茅庐?”

诸葛瞻脸色变了,从后堂急急跑了出来,赔罪道:“罪臣该死。多蒙故人提醒,不胜感激。”说罢跪拜于地,接过圣旨。

诸葛瞻知道自己当然不是沽名钓誉,但更怕有辱父亲一生英名。

后人佩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其实不然,诸葛亮还真不是死而后已。他不仅交代妻子黄月英、弟弟诸葛均好好培养诸葛瞻,待他长成后继续为国尽忠,还给蜀汉江山布好了二十年的局。在诸葛亮走后二十年内,蜀国的骨干力量基本都是诸葛亮提拔起来的老臣,沿袭了诸葛亮的依法治国策略。黄皓几次要越权,都被几位耿介老臣联名弹劾制止,蜀国度过了它历史上最平静的二十年。

诸葛亮234年去世,蒋琬244年去世,懂允246年去世,费祎253年去世。此后,黄皓步步高升,朝廷中爪牙密布。姜维难以控制朝政便掌控军权,以求对内制衡黄皓,对外远征扬威。就这样,蜀汉后期朝纲败坏,战事频仍,百姓苦不堪言。有志之士或远去他国,或归隐山林。

诸葛尚是诸葛瞻的长子,今年十九岁,听闻父亲领命出征,也主动要求出战。

就这样,主帅诸葛瞻,先锋诸葛尚,副帅是张飞之孙张遵,左军都督是黄权之子黄崇,右军都督是李恢的侄子李球,共统领三万兵马迎战邓艾。

这些人中,黄崇实战经验最为丰富。他屈指掐算时日,觉得三万大军齐头并进不妥,会延误行程,向诸葛瞻建议道:“将军,这邓艾能领兵飞跃景谷道,可见是个好奇招险招的将领。我们巴蜀之地多险峻山路,若是被他占据要害,那我们就被动了。不如让末将先领着五千骑兵迎敌,先占据了必经的险峻之路,请君入瓮,先震慑一番,冲散敌军。随后大军赶来将他们一举剿灭。”

诸葛瞻思虑一番说:“若是分兵,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还是一起行进稳妥。我们这三万军队已经是蜀国最后一道防线,冒不得风险了。”诸葛瞻催促大军加速前进。

过了几日,黄崇又找到诸葛瞻,说:“景谷道是天险之路,当年丞相在此布哨所,多有人反对,说是劳民伤财,可是现在验证了丞相是多么心思缜密的人。”

“父亲若是在,不要说飞跃景谷道,就是打到他们家门口,又何曾敢出来应一声。”

“那邓艾这样喜欢犯天险,我们不妨就设下一局等着他闯。”

“黄都督又有什么妙计?”

“我听闻那魏将钟会与邓艾不和,两人必然要争攻夺蜀国第一功。邓艾这样犯险飞渡景谷道也是为了抢时间赶在钟会前面而已,他必然不避险阻,走最捷径的路。请准许我带领五千精兵,加速赶往前面百里处的山峡坳口处,与大军也不会相距甚远。咱们准备好火木雷石、陷坑、绊马索,等他们钻入伏击圈,我领人把住入口,将军领人堵住出口,咱们就给他来个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如何?”

“此计甚好,只是事关重大,还是叫众将一起来商讨较稳妥。”

黄崇心急,“将军,众口向来难成一词。凡成大事者,必有不同于常俗的谋断,希望主帅早做决定。”

诸葛瞻劝慰黄崇:“都督,不要如此急切,我尽快尽快给你答复就是。”

留着黄崇独自气恼,诸葛瞻还是找来张遵和李球等人商议。

张遵忽闪着酒糟鼻,粗声大气地说:“邓艾他们早晚也得碰上咱们。咱们这兵都是本地兵,保家卫国的事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葛英豪传 最新章节第三十二章 最后的出征,网址:https://www.xbqg66.com/46_46083/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