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科举(四)(2/3)
作品:《北雄》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
不如彻底合于科举之中,给予那些有才干,有上进之心的官员以机会。>
但这样一来的话,和官考的目标就不一样了,官考是为了肃清官员队伍,如果按照上述所说,那就变成了给官员晋身之阶的问题。>
所以这事估计还得李破回京之后,由他亲自来做决定。>
而常科才是科考的主体部分,中书对其进行了严格规范,若是得到皇帝的允准,接下来的几年就要照此办理,彻底把触角伸展到县级行政单位。>
而举试是在郡中进行,还是按道来划分,中书这边一样有着分歧。>
小朝会议论的就是这样悬而未决的政事,一旦拿到大朝之上,那就是已经形成了诏令,除非有了比较重大的失误,不然短时间内不会再做更改了。>
刘政会滔滔不绝的说着,殿中众人聚精会神的听着。>
和去年相比,礼部的历次呈文就显得过于粗糙和敷衍,今年中书的意见渐渐成熟了起来,总结了科考之前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章程已是日渐完善。>
朝廷第二次科举选才将与这一次大相径庭,全国性的大考,这在前隋虽然出现过,但景象实在一言难尽。>
如果大唐能够办成此事,那么科考必将成为一场盛事,对朝廷和地方官场,以及天下民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殿中众人都是聪明人,可他们还是无法想象科考最终会走向何方。>
另外一个很大的议题就是科举的科目问题,中书也还在议论当中,估计在明年的京选当中会有所体现。>
刘政会终于口干舌燥的重又坐了下来,殿中恢复了寂静。>
李碧沉默半晌,道:“现在看来,科举之重,应着眼于乡试,不知本宫说的对不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政会喘了口气,再次道:“娘娘英明,大树参天,在于根基稳固,乡试便乃科举之基,根基不稳,则诸事休矣。”>
李碧点了点头,却是看向礼部尚书李纲道:“卿家说河南等地空虚,科举之年很难向朝廷选送人才……”>
说到这里,她轻轻叹了口气道:“当年东都之盛犹过于长安,如今凋敝至此,真是令人叹惋。”>
臣下们面面相觑,不知皇后娘娘这是何意之外,也在想着,若是陛下的话,应该不会这么多愁善感吧?>
可李碧话音一转便道:“卿等说说,河南等地即是如此情形,朝中若在科举之事上许以优待的话,能否引得南人北上,或是关西,蜀中,晋地之才俊青眼?>
空虚之地,乡试之上应该也能轻省一些吧?”>
没等众人回答,她又接着道:“起码东都会有所恢复,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都是问句,显然她还不够自信。>
殿中又安静了下来,众人的脑海中大多浮现出四个字,另辟蹊径……>
河南,河北,山东三处,是在战乱中受创最为严重的地方,怎么才能让这些当年人烟繁盛之地恢复元气,一直是困扰朝廷的大事之一。>
皇帝有意让东都贵族回到洛阳居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效果不佳,更可恶的是,一些家族虽然不想再回去,却派了人去收回之前的田地庄园。>
这显然不是李破想要的结果,虽然可以理解,但洛阳世族的嘴脸在他心目中还是变得分外难看了起来。>
嗯,其实一直也没好看过。>
杨广当年迁都洛阳,东都世族由此发展壮大了起来,在隋末的这些年,相互倾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雄 最新章节第1266章科举(四),网址:https://www.xbqg66.com/53_53850/1373.html